我们在第八章当中的特殊 loop 装置挂载时使用过 dd 这个命令对吧?
不过,这个命令可不只是制作一个文件而已喔~这个 dd 命令最大的功效,鸟哥认为,应该是在於『备份』啊!
因为 dd 可以读取磁碟装置的内容(几乎是直接读取磁区"sector"),然后将整个装置备份成一个文件呢!真的是相当的好用啊~
dd 的用途有很多啦~但是我们仅讲一些比较重要的选项,如下:
[root@www ~]# dd if="input_file" of="output_file" bs="block_size" \
> count="number"
选项与参数:
if :就是 input file 罗~也可以是装置喔!
of :就是 output file 喔~也可以是装置;
bs :规划的一个 block 的大小,若未指定则默认是 512 bytes(一个 sector 的大小)
count:多少个 bs 的意思。
范例一:将 /etc/passwd 备份到 /tmp/passwd.back 当中
[root@www ~]# dd if=/etc/passwd of=/tmp/passwd.back
3+1 records in
3+1 records out
1945 bytes (1.9 kB) copied, 0.000332893 seconds, 5.8 MB/s
[root@www ~]# ll /etc/passwd /tmp/passwd.back
-rw-r--r-- 1 root root 1945 Sep 29 02:21 /etc/passwd
-rw-r--r-- 1 root root 1945 Dec 17 18:09 /tmp/passwd.back
# 仔细的看一下,我的 /etc/passwd 文件大小为 1945 bytes,因为我没有配置 bs ,
# 所以默认是 512 bytes 为一个单位,因此,上面那个 3+1 表示有 3 个完整的
# 512 bytes,以及未满 512 bytes 的另一个 block 的意思啦!
# 事实上,感觉好像是 cp 这个命令啦~
范例二:将自己的磁碟之第一个磁区备份下来
[root@www ~]# dd if=/dev/hdc of=/tmp/mbr.back bs=512 count=1
1+0 records in
1+0 records out
512 bytes (512 B) copied, 0.0104586 seconds, 49.0 kB/s
# 第一个磁区内含有 MBR 与 partition table ,透过这个动作,
# 我们可以一口气将这个磁碟的 MBR 与 partition table 进行备份哩!
范例三:找出你系统最小的那个分割槽,并且将他备份下来:
[root@www ~]# df -h
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% Mounted on
/dev/hdc2 9.5G 3.9G 5.1G 44% /
/dev/hdc3 4.8G 651M 3.9G 15% /home
/dev/hdc1 99M 21M 73M 23% /boot <==就捉他好了!
[root@www ~]# dd if=/dev/hdc1 of=/tmp/boot.whole.disk
208782+0 records in
208782+0 records out
106896384 bytes (107 MB) copied, 6.24721 seconds, 17.1 MB/s
[root@www ~]# ll -h /tmp/boot.whole.disk
-rw-r--r-- 1 root root 102M Dec 17 18:14 /tmp/boot.whole.disk
# 等於是将整个 /dev/hdc1 通通捉下来的意思~如果要还原呢?就反向回去!
# dd if=/tmp/boot.whole.disk of=/dev/hdc1 即可!非常简单吧!
# 简单的说,如果想要整个硬盘备份的话,就类似 Norton 的 ghost 软件一般,
# 由 disk 到 disk ,嘿嘿~利用 dd 就可以啦~厉害厉害!
|
你可以说, tar 可以用来备份关键数据,而 dd 则可以用来备份整颗 partition 或
整颗 disk ,很不错啊~不过,如果要将数据填回到 filesystem 当中,
可能需要考虑到原本的 filesystem 才能成功啊!让我们来完成底下的例题试看看:
例题:
你想要将你的 /dev/hdc1 进行完整的复制到另一个 partition 上,请使用你的系统上面未分割完毕的容量再创建一个与 /dev/hdc1
差不多大小的分割槽 (只能比 /dev/hdc1 大,不能比他小!),然后将之进行完整的复制 (包括需要复制 boot sector 的区块)。
答:
由於需要复制 boot sector 的区块,所以使用 cp 或者是 tar 这种命令是无法达成需求的!
此时那个 dd 就派的上用场了。你可以这样做:
# 1. 先进行分割的动作
[root@www ~]# fdisk -l /dev/hdc
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
/dev/hdc1 * 1 13 104391 83 Linux
# 上面鸟哥仅撷取重要的数据而已!我们可以看到 /dev/hdc1 仅有 13 个磁柱
[root@www ~]# fdisk /dev/hdc
Command (m for help): n
First cylinder (2354-5005, default 2354): 这里按 enter
Using default value 2354
Last cylinder or +size or +sizeM or +sizeK (2354-5005, default 5005): 2366
Command (m for help): p
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
/dev/hdc9 2354 2366 104391 83 Linux
Command (m for help): w
# 为什么要使用 2366 呢?因为 /dev/hdc1 使用 13 个磁柱,因此新的 partition
# 我们也给她 13 个磁柱,因此 2354 + 13 -1 = 2366 罗!
[root@www ~]# partprobe
# 2. 不需要格式化,直接进行 sector 表面的复制!
[root@www ~]# dd if=/dev/hdc1 of=/dev/hdc9
208782+0 records in
208782+0 records out
106896384 bytes (107 MB) copied, 16.8797 seconds, 6.3 MB/s
[root@www ~]# mount /dev/hdc9 /mnt
[root@www ~]# df
Filesystem 1K-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% Mounted on
/dev/hdc1 101086 21408 74459 23% /boot
/dev/hdc9 101086 21408 74459 23% /mnt
# 这两个玩意儿会『一模一样』喔!
[root@www ~]# umount /mnt
|
非常有趣的范例吧!新分割出来的 partition 不需要经过格式化,因为 dd 可以将原本旧的 partition 上面,将 sector 表面的数据整个复制过来!
当然连同 superblock, boot sector, meta data 等等通通也会复制过来!是否很有趣呢?未来你想要建置两颗一模一样的磁碟时,
只要下达类似: dd if=/dev/sda of=/dev/sdb ,就能够让两颗磁碟一模一样,甚至 /dev/sdb 不需要分割与格式化,
因为该命令可以将 /dev/sda 内的所有数据,包括 MBR 与 partition table 也复制到 /dev/sdb 说! ^_^
|
这个命令挺有趣的,因为 cpio 可以备份任何东西,包括装置设备文件。不过 cpio 有个大问题,
那就是 cpio 不会主动的去找文件来备份!啊!那怎办?所以罗,一般来说, cpio 得要配合类似
find
等可以找到档名的命令来告知 cpio 该被备份的数据在哪里啊!
有点小麻烦啦~因为牵涉到我们在第三篇才会谈到的数据流重导向说~
所以这里你就先背一下语法,等到第三篇讲完你就知道如何使用 cpio 罗!
[root@www ~]# cpio -ovcB > [file|device] <==备份
[root@www ~]# cpio -ivcdu < [file|device] <==还原
[root@www ~]# cpio -ivct < [file|device] <==察看
备份会使用到的选项与参数:
-o :将数据 copy 输出到文件或装置上
-B :让默认的 Blocks 可以添加至 5120 bytes ,默认是 512 bytes !
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大文件的储存速度加快(请参考 i-nodes 的观念)
还原会使用到的选项与参数:
-i :将数据自文件或装置 copy 出来系统当中
-d :自动创建目录!使用 cpio 所备份的数据内容不见得会在同一层目录中,因此我们
必须要让 cpio 在还原时可以创建新目录,此时就得要 -d 选项的帮助!
-u :自动的将较新的文件覆盖较旧的文件!
-t :需配合 -i 选项,可用在"察看"以 cpio 创建的文件或装置的内容
一些可共享的选项与参数:
-v :让储存的过程中文件名称可以在萤幕上显示
-c :一种较新的 portable format 方式储存
|
你应该会发现一件事情,就是上述的选项与命令中怎么会没有指定需要备份的数据呢?还有那个大於 (>) 与小於 (<)
符号是怎么回事啊?因为 cpio 会将数据整个显示到萤幕上,因此我们可以透过将这些萤幕的数据重新导向 (>) 一个新的文件!
至於还原呢?就是将备份文件读进来 cpio (<) 进行处理之意!我们来进行几个案例你就知道啥是啥了!
范例:找出 /boot 底下的所有文件,然后将他备份到 /tmp/boot.cpio 去!
[root@www ~]# find /boot -print
/boot
/boot/message
/boot/initrd-2.6.18-128.el5.img
....以下省略....
# 透过这个 find 我们可以找到 /boot 底下应该要存在的档名!包括文件与目录
[root@www ~]# find /boot | cpio -ocvB > /tmp/boot.cpio
[root@www ~]# ll -h /tmp/boot.cpio
-rw-r--r-- 1 root root 16M Dec 17 23:30 /tmp/boot.cpio
|
我们使用 find /boot 可以找出档名,然后透过那条管线 (|, 亦即键盘上的 shift+\ 的组合),
就能将档名传给 cpio 来进行处理!最终会得到 /tmp/boot.cpio 那个文件喔!接下来让我们来进行解压缩看看。
范例:将刚刚的文件给他在 /root/ 目录下解开
[root@www ~]# cpio -idvc < /tmp/boot.cpio
[root@www ~]# ll /root/boot
# 你可以自行比较一下 /root/boot 与 /boot 的内容是否一模一样!
|
事实上 cpio 可以将系统的数据完整的备份到磁带机上头去喔!如果你有磁带机的话!
- 备份:find / | cpio -ocvB > /dev/st0
- 还原:cpio -idvc < /dev/st0
这个 cpio 好像不怎么好用呦!但是,他可是备份的时候的一项利器呢!因为他可以备份任何的文件,
包括 /dev 底下的任何装置文件!所以他可是相当重要的呢!而由於 cpio 必需要配合其他的程序,例如 find 来创建档名,所以
cpio 与管线命令及数据流重导向的相关性就相当的重要了!
其实系统里面已经含有一个使用 cpio 创建的文件喔!那就是 /boot/initrd-xxx 这个文件啦!
现在让我们来将这个文件解压缩看看,看你能不能发现该文件的内容为何?
# 1. 我们先来看看该文件是属於什么文件格式,然后再加以处理:
[root@www ~]# file /boot/initrd-2.6.18-128.el5.img
/boot/initrd-2.6.18-128.el5.img: gzip compressed data, ...
# 唔!看起来似乎是使用 gzip 进行压缩过~那如何处理呢?
# 2. 透过更名,将该文件添加扩展名,然后予以解压缩看看:
[root@www ~]# mkdir initrd
[root@www ~]# cd initrd
[root@www initrd]# cp /boot/initrd-2.6.18-128.el5.img initrd.img.gz
[root@www initrd]# gzip -d initrd.img.gz
[root@www initrd]# ll
-rw------- 1 root root 5408768 Dec 17 23:53 initrd.img
[root@www initrd]# file initrd.img
initrd.img: ASCII cpio archive (SVR4 with no CRC)
# 嘿嘿!露出马脚了吧!确实是 cpio 的文件档喔!
# 3. 开始使用 cpio 解开此文件:
[root@www initrd]# cpio -iduvc < initrd.img
sbin
init
sysroot
....以下省略....
# 瞧!这样就将这个文件解开罗!这样了解乎?
|